十七世紀,莫里哀創作了《守財奴》
(L'Avare)這齣喜劇,用以諷刺當時法國中產階級貪婪自私的劣根性。2006年的今天,劇樂部劇團的秋季公演《大家都愛馬尼》改編了這部作品,並與台灣當今的社會現狀時事結合,也許批判的意味不若原著那麼強烈,但卻增添了更多的喜劇成份。

 

        很久沒進劇場了,星期五的晚上一踏入劇樂部位在地下室的劇場時,黑白相間的景片和舞台即給人帶來獨特的視覺印象,為了呈現一致性,演員們的服裝也全以黑白兩色做搭配。莫里哀筆下的那位守財奴Harpagon在《大家都愛馬尼》中穿上全黑的西裝,搖身一變為因貪污罪證不足而得以保全的黑心政客﹣金明,準備藉由一場地下拍賣會來大撈一筆。然而,視錢如命的金明卻有一個到處借錢,債台高築的兒子和一個一心想要和窮酸流氓結婚的女兒,以及有樣學樣,貪財的僕人,這些全是他不能容忍的,整齣戲的衝突也就此展開。全劇採一幕到底,一次燈亮,一次燈暗,但在節奏上的掌控得宜,快節奏的演出下演員們交替出場的銜接流暢,大量的喜劇手法操弄下,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也變得相當有趣。 並不容易使在台下的我們分心或失焦 

 

       我對於飾演金明這個角色的演員印象深刻,他將原著中那個個性鮮明,嗜錢如命的Harpagon賦予當代的詮釋,小至細微的表情大至肢體上準確到點的動作,不僅演活了這個角色,也讓我看到了現在政壇上那些黑白不分的政客們那副醜惡的嘴臉。以這個角色來看,他的演出十分成功。另外,很高興看到小毛在這些日子來不管是對於角色情緒上的掌握或是肢體上的表現都有長足的進步。

 

        在這齣戲中,如果黑白代表著是與非的價值觀,那麼演員們在劇中的黑白講,錯亂的價值觀不就正是莫里哀所處的法國,也是今天這個是非不分台灣社會的縮影。也許劇樂部劇團這回創作這齣戲的動機並未有任何政治目的,他們只是為了提供一個休息站給生活在這個苦悶社會下的我們有時間放鬆心情,笑一笑,如此而已;但我總還是不免想到前一陣子在張鐵志先生的Blog所看到一篇討論美國當代劇作家Tony Kushner的文章,名為<劇場與政治的同時革命 >。張鐵志寫道,Kushner認為透過觀看劇場可以讓觀眾採取另一種不同的方式去看待世界,從而改變他們的觀點,最後能形成自身的批判意識。這樣的論點如果放在台灣當今劇場文化不被重視,藝文環境不健全的社會下看,實屬無稽之談。但是,各位喜歡劇場,喜歡戲劇的朋友,我們還是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shint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